0

甘氏宗祠 五华(优秀20篇)

浏览

1350

文章

644

篇1:叶山叶氏宗祠

全文共 235 字

+ 加入清单

叶山叶宗祠为浦城县文物保护单位。

叶山叶氏宗祠位于浦城县古楼乡叶山村,时代为宋代。

叶山叶氏宗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叶山村:叶山村(又名叶家山)地处闽北,位于武夷山东麓,座落在浦城县西部,系浦城县古楼乡一个小行政村,这里青山绿水、群山环抱、风景秀丽,东与仙阳镇永建村接壤,西邻古楼距乡所在地8公里,南与上云村交界,至黄处垅水电站3公里,北连中坛村至茶园2公里。全村总面积1.2平方公里,现有人口365人,计102户,辖1个行政村,4个村民小组,村民都为汉族人。 叶。

展开阅读全文

篇2:上阳欧阳氏宗祠

全文共 281 字

+ 加入清单

上阳欧阳氏宗祠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。

上阳欧阳氏宗祠位于桂阳县泗洲乡上阳村,时代为清,类别为古建筑。

上阳欧阳氏宗祠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保护范围:宗祠周围滴水向外延伸30米

建筑控制地带:宗祠周围滴水向外延伸60米

上阳村:上阳村(Shangyang Cun)欧阳村分为二个村庄,此地地理位置较高名为上阳村。区域位于乡政府东部,东面与本县的莲塘镇交界,南面与本县的欧阳海镇相连,西面与本乡的下阳村相接,北面与本乡的四友村相邻,距乡政府3.5公里。村辖大木冲雷家、李家、胡家、上阳等13个村民小组。2011年全村470户1960人,土地面积5.2平方公里。境域经济主要为。

展开阅读全文

篇3:崔氏大宗祠

全文共 527 字

+ 加入清单

崔氏宗祠又称山南祠、崔氏始祖祠,是一处建于明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。位于佛山市南海区沙头镇城区内。宗祠坐北向南,面阔五间、纵深五进,有108个门口,现存有牌楼式的头进、牌坊及厢房。宗祠代表着家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,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。

建于明嘉靖四年(1525年),清光绪年间重修,1985年南海县政府拨款维修。现仅存前进、牌坊及厢房。前殿为牌楼式,抬梁木构架,莲花托斗拱建筑,每层檐脊有灰塑彩凤,梁架上下雕花鸟和故事人物的立体图案,生动精巧;石牌坊为四柱三间楼式建筑,正面刻“山南世家”,前面刻“缵服扬休”,顶饰莲花托灰塑,抱鼓石是西樵山粗面岩石制作,雕花鸟、竹木图案,设计之精美,做工之巧妙,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。

2002年7月17日,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
茶山镇:茶山镇位于东莞市中北部,座落在东江支流寒溪河畔,距市区10公里,下辖16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。全镇面积56.6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约15万人,其中本地户籍人口4.5万人。 历史悠久,人文底蕴深厚。据《茶山乡志》载,梁武帝时(502—519年)乡人创建雁塔寺,僧人沿山种茶,茶山之名由此而起,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。自古茶山,人杰。

展开阅读全文

篇4:长汀客家宗祠建筑

全文共 453 字

+ 加入清单

长汀客家宗祠建筑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
长汀客家宗祠建筑位于龙岩市长汀县汀州镇。由新新巷家祠群、林氏家庙、赖氏坦园公祠、刘氏家庙等组成。其中新新巷家祠群横跨新新巷及中心巷,由曾宅、郑氏家庙、罗氏家庙、傅氏家庙、赖氏宗祠等五座家祠家庙组成,均为清代砖木结构府第式建筑,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。林氏家庙建于清代,整体建筑由前空坪、门楼、门厅、天井、正厅、横屋、后花台、后排房等组成,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。赖氏坦园公祠建于明代,多次修葺,占地面积700平方米。刘氏家庙基本保持明代建筑风格,占地面积500平方米。2009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
汀州镇:长汀县汀州镇位于福建省西部,汀江上游,武夷山脉南端,是县人民政府驻地。辖区划10.6平方公理,设九个居委会,6.26万人.自唐以来就是州、君、路、府的所在地,是客家人祖地。是历史悠久的著名手工业城市,为闽西政治。经济、文化的中心。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*艾黎赞美汀州为"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市之一",1931年中央苏区设"汀州市",有红色小上海之称,一九九二年。

展开阅读全文

篇5:椰子陈氏宗祠

全文共 701 字

+ 加入清单

椰子陈氏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
陈氏宗祠位于茂名市袂花镇大路村委会椰子村,始建于明代天顺四年(1460年),即公元一千四百六十年,属古代宫廷式建筑,砖木石结构,高雅大方,富丽堂皇,曾于清代嘉庆九年及民国甲申年(1944年)两次重修,从民国至一九九四年均作学校使用,该宗祠虽历沧桑五百四十多年,但仍保明代宫廷建筑风貌,其精美的雕塑艺术,精巧的石柱架梁,奇怪的地下排水,仅存的石碑铭记,革命的历史功绩,都极具历史文物价值。

陈氏宗祠始建时面积较小,重修时在原基础上扩大,现存面积1200平方米,座东向西,呈长方形,为一座三进结构,上中下三厅均有木屏风相间,平时各自为体。上厅陈列先贤和祖宗牌位。中厅为挂匾亭,赦赐的“奉天诰命”匾及多块举人匾曾挂列其间,可惜多遭文革浩劫,现仅剩下“奉天诰命”一匾,下厅为接客读书用。逢祭祀时,屏门大开,上中下三厅浑然一体,中空如盒,可纳千人拜祭,其功全赖二十四根石柱支木构架,承托屋面,建筑设计艺术之精巧,今人莫及。据说,建造时有100人做工,吃饭只得99人,其中一人非神即仙,可谓怪也。

两边为厢房,共计大小八间及两仓,用以读书及回乡者寄宿。祠堂内通风透光良好,因有大小天井八个,其地下排水更称一奇,不管雨下多大,雨停天井水即干,但总找不到出水口,有人多次用谷壳试探,下雨时放谷壳于天井中,谷壳随水流尽,但查看四周江河塘泊均不见其踪。此谜至今未解,可谓奇也。

祠堂内外,雕梁画栋,美观大方,门外两石将军柱,上有木雕狮子,造型美观,栩栩如生。祠内屏风门窗,尽雕花草鸟鱼,生动逼真,活灵活现。四壁粉墙,皆有名师画作,门外廊壁清晰可见涂彩壁画,有双龙戏珠图、三顾茅庐图、子仪祝寿图。

展开阅读全文

篇6:冲头源廖氏宗祠古戏台

全文共 328 字

+ 加入清单

冲头源廖氏宗祠戏台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。

冲头源廖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桂阳县雷坪镇黄田村冲头源组,年代为近代(1914年),类别为古建筑。

2017年4月12日,冲头源廖氏宗祠古戏台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保护范围:以宗祠外墙墙基为起点,四向各至5米处。

建设控制地带: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米处。

黄田村:黄田村(Huangtian Cun)因水稻田里的土呈黄色,遂取名黄田。东与本镇西江村相邻,南与粮源村接界,西与本县桥市乡毗邻,北与本镇聂锡村接壤。距镇政府7.5公里。辖下黄田、鲁塘岭、廖塘岭、盘家、冲头源、塘下6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。2011年末全村480户1876人,88%为廖姓。总面积6.28平方公里。村域经济主要以种植业、养殖业和劳。

展开阅读全文

篇7:城内林氏宗祠

全文共 306 字

+ 加入清单

城内林氏宗祠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
城内林氏宗祠位于仙游县城内济川巷31号,年代为清。

简介:始建于宋政和三年(1113),清代重建,坐北朝南(偏西),通面阔39.72米,通进深36.06米,建筑面积1432.30平方米。沿中轴线依次为前厅,天井、左右庑廊、正厅、左右护厝。前厅面阔五间,进深十五檩,悬山顶,抬梁穿斗式木结构;正厅面阔五间,进深十八檩,悬山顶,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。整栋建筑的木柱、梁、枋用材硕大。两边护厝均面阔八间,各设四个小天井。大小天井共九个,中轴线上大天井长9.36米,宽12.34米。

保护范围: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。

2018年,城内林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展开阅读全文

篇8:安堂林氏宗祠

全文共 583 字

+ 加入清单

安堂林氏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
安堂林氏宗祠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大涌镇安堂社区双桂大街86号对面,始建于清顺治年间的家族祠堂建筑,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。

该祠堂坐北向南,三间三进带左右偏房,面阔19米,进深48米,建筑面积约940平方米。硬山顶,龙舟脊,素胎瓦当。花鸟木雕檐板,山墙内部为蚝壳砌成。头门面阔三间,进深七架,前设三步廊。廊下为木雕漆金花卉、鸟兽梁架,柁橔上雕龙云图案。次间设塾台,门前有石台阶及石狮两对。中堂为“双桂堂”,面阔三间,进深十三架,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。后堂进深十三架,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,内设神龛,挂祖先画像。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,书写着姓氏的历史渊源,让人感受到他们变迁、发展的轨迹。

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,是家族的圣殿。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,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。该祠堂历史悠久,是研究中山祠堂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。

安堂社区:安堂社区,地处大涌镇政府西南面,距中山市城区西南11.3公里,占地面积约8.5平方公里,现有居民1701户,户籍人口5293人,流动人口1万多人,分安东、安南、安西、安北四个居民小组。安堂社区立村于明朝,是我镇历史最为悠久的村庄之一。近年来,社区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,加快集体经济发展,大力促进集体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,逐渐开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、人民群众安居乐。

展开阅读全文

篇9:莞城黄氏宗祠

全文共 361 字

+ 加入清单

莞城黄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。

黄氏宗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东正社区学左街三巷17号。为清代祠堂建筑,民国十九年、2006年两次重修。坐北向南,三间两进两连廊结构,总面阔11.3米,总进深22米。青砖墙体,红砂岩塾台、勒角、门框、柱及柱础,硬山顶,人字山墙,灰塑龙船形脊,抬梁和穿斗混合式梁架承重。该宗祠对了解东莞清代祠堂建筑及宗族关系有一定参考价值。

东正社区:莞城东正社区地处东莞市莞城区东北面,东至鸦叫尾,南至市人民公园,西靠西正路,北临运河。社区面积约2.5平方公里,户籍人口2.1万人。东正社区党工委下设三个支部,辖下东正、宣化、安靖、新河、鸿裕、翠景、叫尾七个居民小组。辖区内市属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学院、中小学校、市级医院、幼儿园、图书馆、少年宫、人民公园、东门广场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齐全,人居环境优美、城市功能。

展开阅读全文

篇10:平江余氏宗祠

全文共 294 字

+ 加入清单

平江余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
余氏宗祠位于湖南省平江县三市镇白尔村,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(1808),建筑面积955平方米,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,坐北朝南,砖木结构,由前厅、后寝、东、西厢房、书院组成正方形四合大院。两院呈双天井布局,并在两侧设东、西厢房,厢房两侧各安放一扇八角门,连接左右书院。总体布局合理,内部空间合理,通风采光性能十分优良。

余氏宗祠为三市地区最大的、最为完整的祠堂建筑,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下,是作为封建国家统治基础的历史见证。该祠的存在,不仅是进行通常的祭祀睦族活动,同时也起到了培植文教、劝课农桑,保一方平安的特殊作用。并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有用的人才。

展开阅读全文

篇11:萧氏宗祠四美堂

全文共 207 字

+ 加入清单

萧氏宗祠四美堂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
萧氏宗祠四美堂

年代:清~民国

座落地点:南靖县金山镇霞涌村

简介:明万历十八年(1590)始建,清代重修。坐北向南,为带门楼的单体悬山顶建筑,占地面积1530平方米。祠前辟泮池,后设龟背形抄手,立有清嘉庆年间的进士旗杆等。

保护范围:由宗祠四周山墙起,向北延伸20米,向东、西、南各延伸15米。

2009年,萧氏宗祠四美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霞涌村:霞涌1村。

展开阅读全文

篇12:潭村姚氏宗祠

全文共 394 字

+ 加入清单

潭村姚氏宗祠为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。

姚氏宗祠年代为明嘉靖年间(1522~1566),位于冼村街道潭村大街西。建于明嘉靖年间,历代有重修。坐东朝西。三间两进,建筑占地面积288平方米。龙船脊,人字封火山墙,碌灰筒瓦。青砖墙,红砂岩石脚。梁架装饰繁复。封檐板有缠枝花果雕花纹饰。墙上端有花鸟壁画,画面清晰。山墙墀头有砖雕。前有广场和水塘。梁架雕花精美,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。

2012年10月19日,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冼村街道:建于1999年12月,由沙河镇划出冼村地区组成,因辖区内有冼村,故名。2003年,面积4.07平方千米,总人口33890人,其中常住人口8890人。辖7个社区(冼村、杨箕东、新庆村、潭骏、跑马地、金城、金园)。辖内1个撤村改制公司:冼村企业集团(冼村企业集团有限公司。冼村行政村原辖有冼村1个自然村。1999年6月,原冼村撤村改制)。 冼村街道办事处1。

展开阅读全文

篇13:佛山霍氏宗祠

全文共 260 字

+ 加入清单

佛山霍氏宗祠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
佛山 霍氏宗祠 位于佛山市石湾澜石镇。是一组四座并列,总面积2484平方米的大型祠堂类建筑群组,由“霍勉斋公家庙”、“椿林霍公祠”、“霍氏家庙”、“石头书院”组成,始建于明嘉靖四年(1525年),清嘉庆年间重修。主体建筑平面布局都是有头门、前座、中座的四合院。各进均为硬山顶,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,其上遍饰人物、花草园雕或高浮雕,精巧细腻。天井建四柱三间冲天式石牌坊,均有额题。

霍氏六世祖霍韬,明正德九年(1514年)会试第一,官至礼部尚书。

1998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。

展开阅读全文

篇14:潜山胡氏宗祠

全文共 429 字

+ 加入清单

潜山胡氏宗祠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
位于源潭镇三河村红星组的胡氏宗祠,属“陶正堂”这支郡望上的遗产,始建于清代中期,晚期扩建,分前后三进布局,通面阔约32.3米,进深9.9米,占地面积约320平方米。现存厅堂3间,建筑平面坐西朝东,大门前造作木栅门,穿斗式五架梁,两侧廊房已毁,其它构件保存状况较差。

胡氏宗祠在一进天井处砌硬山顶、“倒山座”式照壁,并在门楣上端从右向左浮雕“居仁由义”、二进照壁浮雕“霞蔚云蒸”等吉祥文字;四壁墨绘“生化”图案;中进前廊卷棚,梁坊上饰彩绘,金柱上凸雕“倒扒狮”撑拱,内檐部分装饰颇具特色。

三河村:三河村简介 三河村2005年5月由原三河、双峰两村合并而成,座落于源潭镇北陲,红旗水库上游。三河村山清水秀,民风淳朴,物产丰富,下辖27个村民组,共565户,总人口2300余人。 三河村是典型的山区村。全村总面积14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面积790亩,山场16800亩。全村拥有集体林场10个,总面积1500余亩。山场主要树木为马尾松。

展开阅读全文

篇15:“惠安暴动”指挥部旧址——陈氏宗祠

全文共 555 字

+ 加入清单

惠安暴动指挥部旧址——陈氏宗祠为惠安县文物保护单位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。

“惠安暴-动-”指挥部旧址—陈氏宗祠位于惠安县东桥镇屿头村。

1930年,惠安县委在福建省委、泉州特委的领导下,举行震动闽属地区的暴-动-——“惠安暴-动-”。“暴-动-”前期对国民党地方政权进行摧枯拉朽般的打击。攻下山柄民团炮楼,击毙团总陈呜周及其父陈奕昭,处死前林劣绅林孝纯、林亮川。建立五陈乡苏维政府及湖埭头村苏维埃政府。

9月18日午后,挺进距县城10余华里的屿头村,作合攻县城的准备。

红军带队入村,驻在村里的大祠堂里,并在祠堂里作出屿头山整个阵地的部署。

19日,敌海军陆战队林寿国旅两个连,一个追击炮排,县民团常备队等计一千多人包围屿头山。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,战斗失利红二团营长曾赉弼和团政委陈琨阵亡。

陈氏宗祠后经族人集资重修,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。

信息来源:惠安县委党史研究室

东桥镇:东桥镇位于福建泉州惠安县。 东桥镇从原东岭镇析置。位于惠安县东北部,沿海。辖18个村委会。镇政府驻东桥村,下辖:350521111201 121 东桥村 350521111202 122 南湖村 350521111203 122 珩山村 350521111204 122 西坑村 350521111205 122 大吴村 350。

展开阅读全文

篇16:诸葛宗祠

全文共 234 字

+ 加入清单

诸葛宗祠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
诸葛宗祠位于竹马乡白竹村。

2010年,金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白竹村:白竹村位于北山脚下,省道金兰北线北侧,本村共有250余户,713人。以种植花卉苗木为主,是竹马白兰花、茉莉花的主产地。本村有一个团结干事的领导班子,这是本村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坚实保障。在上级各级领导的领导和支持下,本村顺利通过了村庄整治和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的验收。如今的白竹村处处鸟语花香,年轻人积极向上,老年人老有所求,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。。

展开阅读全文

篇17:蒋山村何氏宗祠

全文共 246 字

+ 加入清单

山村何氏宗祠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
蒋山村何氏宗祠位于高淳区固城镇蒋山村,时代为清。

蒋山村何氏宗祠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
固城街道:高淳县辖镇。1949年建固城区,1957年改固城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置乡,1989年设镇。位于固城湖东畔,南与安徽省宣城市交界,距县府15公里。面积62.2平方公里,人口2.8万。西有固城湖、中有胥河贯穿,镇北双固公路通往南京,交通便利。辖蒋山、花山、田家、煤场、桥头、曙光、固城、塘坑、墙屋、双岗、双全、檀村、双进、五星、游山、安中、路西、天保。

展开阅读全文

篇18:南湖章氏宗祠

全文共 569 字

+ 加入清单

南湖章氏宗祠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
南湖章氏宗祠位于安徽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南湖村大章自然村。

章氏宗祠始建于明初,现存建筑为清代,分为主祠和副祠,砖木结构。主祠建于康熙六年(1667年),副祠建于光绪三年(1877年)。主祠为三进三开间,面阔约16米,进深约32米。硬山式顶,马头墙。八字门楼,左右两侧各有一只抱鼓石。内分门厅、敦睦堂和享堂,有前、后天井。副祠略向内缩进,面阔约16.5米,进深约31米。前进为门庑,中进分开,两边为厢房、回廊,后进为享堂。整座建筑石雕、木雕、砖雕随处可见,雕刻精细,绘画精美。章氏宗祠整个建筑既有徽派建筑的一些特点,又带有本土文化的元素,对研究皖南古民居的建筑风格有着深远的意义。2010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保护范围:东至东墙外10米,南至南墙外10米,西至西墙外10米,北至黄泥塘。

建设控制地带:保护范围外,东、南、西、北各10米。

南湖村:三黄鸡养殖大村——南湖村南湖村濒临南漪湖畔,北靠昆山脚下,三面环水,湖岸线45华里,西与金凤村相连,东邻东阳村,境内山水相依,环境优美,民风朴素,宣南油路、郑狸水泥路穿境而过,郑新水泥路连接东阳至昝村,郑南水泥路直抵南漪湖边。现有耕地面积7936亩,山场5300亩,水面800亩。辖32个村民组,1590户,5665人。境内有1所初级中学,1所中心小学,现。

展开阅读全文

篇19:坎下欧阳宗祠

全文共 234 字

+ 加入清单

坎下欧阳宗祠为邵武文物保护单位。

坎下欧阳宗祠位于邵武市和平镇坎下村,时代为清代。

坎下欧阳宗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坎下村:坎下村是2011年邵武市文明村位于东经117°16′48″,北纬27°12′27″。该村位于邵武市南部,距和平镇所在地6千米,距城区46公里。座落在和平镇最高峰武阳仙峰(观星山)脚下。东与坎头村、朱源村相邻,西与金坑乡交界,南与罗前村相邻,北与沿山镇交界。坎下村系邵武市和平镇第二大行政村,因村后有较高的田埂,方言“埂”即“坎”,故名坎下村。

展开阅读全文

篇20:由市朱氏宗祠

全文共 264 字

+ 加入清单

由市朱氏宗祠为衡阳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
由市朱氏宗祠

类型:古建筑

时代:清

地址:宜潭乡由市村

保护范围:以外墙基为起点,四向各至30米处。

建设控制地带: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60米处。

宜潭乡:“宜潭乡、宜阳街道”成建制合并设立“宜阳街道”宜潭乡位于常宁城郊,省道1811线、1807线 纵横过境,东与盐湖镇、蓬塘乡相连,南与三角塘镇毗邻,西与宜阳镇、新河镇交界,北与柏坊镇、江河乡接壤。由原桐黄、乌此、曲潭三个小乡合并而成。 全乡有土地面积55平方公里,辖42个行政村,412个村民小组 ,9360户,42977人,共有耕地面积39634亩。

展开阅读全文